本报讯《贵州通志》记载:“汉七王墓,相传为竹王父子之坟。道光十九年(公元1839年)知县鹿丕宗复其旧址之半,立石曰‘汉竹王古墓’。”昨天,桐梓一村民在恢复一个废弃的水井中发现一块“汉竹王墓碑”。
记者驱车赶到桐梓县娄山镇,在城郊的工农村沙岗组,几个村民正在自家房前将水井里的淤泥掏上来。水井深大约1.2米左右,用石块砌成,其中一面是用一块石碑砌起来的,由于石碑是倒立放置的,加上一部分被埋在地下,所以只看得见一个倒着的“之墓”二字(篆体字)。不过“之”字已经磨损,看得不怎么清楚。此外,石碑上还有“知县鹿丕宗立”几个小字。
提起这块石碑,正在清理水井的村民曹光友说,40年前这个水井是他亲手搞起来的,这块石碑是从一个墓地搬来的。当时石碑已经断了一截,大约只剩下百分之四十五的样子,村民便抬下山来砌水井。据悉,10年前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后,水井逐渐被废弃,淤泥堆积。最近因遭遇旱灾,村民为储备水源才在恢复这口水井时重新发现了这块石碑。
“古夜郎王朝”商标所有人——桐梓古夜郎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昆志介绍说,据《遵义府志》记载:“汉竹七王之墓”就在桐梓县。因为墓地时间长了被民侵占,后来人们多次为其修理。“所以‘竹王坟’有墓碑和封土堆确认无疑!”
随后,记者与有关专家一行在距离水井不到0.5公里的山坡上,找到了当初的墓地。墓地虽然完好,但是坟墓周围的石条等已经不见踪影。曹光友说,那些砌坟的石块早在40年前就被村民用于修建砖窑厂了。在老人的带领下,在附近百余米的山坡上我们找到了砖窑,也看到了那些石块。
根据史料以及现场判断,桐梓县文物管理所等有关专家认为,该石碑就是“汉竹王之墓”的石碑,初步判断是宋朝时期的。但是,具体是那个朝代的?墓地埋葬的是谁?需要进一步考证。
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曾祥铣说,就“汉竹王之墓”的石碑,其本身就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。为此他建议,尽快抢救基本资料,供专家进一步深入考证,以弄清楚历史真相。
“以遁水圣母和各代竹王为代表的夜郎文化,说到底就是竹文化。”谢昆志说,桐梓发现“汉竹王墓碑”,进一步佐证了“夜郎就在桐梓”。
景区地址: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新站镇蒙渡村古夜郎旅游风景区 电话:18984979000 订票电话:400-887-8896
CopyRight 2009-20112,Power By http://www.gylpl.com/ Rights Resered
版权所有©www.gylpl.com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建议使用1024X768分辨率浏览本站
Power by www.gylpl.com 技术支持 重庆漂流网